參考消息網12月20日報道 境外媒體稱,中國為建立絲綢之路的“歐洲路段”投入30億美元併為之儲備10億美元,為建設基礎結構邀請了中東歐的全部16個國家。中國和中東歐的峰會商討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關於建立沿古代絲綢之路的自由貿易區的建議。11月份李克強在緬甸舉行的東盟峰會上也做了同樣的工作。
  據俄羅斯之聲電臺網站12月18日報道,俄羅斯科學院世界經濟和國際關係研究所副所長米赫耶夫認為,這個計劃是中國全球財政擴張的組成部分。
  他說,習近平主席的新創意之一是中國資本的新戰略。中國資本巨大,本國市場顯然不能滿足其要求,必需進入新的階段即向國外擴張。中國資本在世界舞臺還是新手,它還需要大型政治倡議的幫助,這就是“一帶一路”超級戰略。李克強在貝爾格萊德的活動是實現此戰略的步驟之一。
  11月初中國聲明為沿絲綢之路的海陸自由貿易區建設基金投入400億美元。倡議富有吸引力,但並非所有國家都理解自己在其中的位置。經濟專家馬斯洛夫稱有一些國家對此倡議缺乏認同,因此中國不得不進行“點擊”。他說,李克強在貝爾格萊德就是在做這種工作。
  中國投入許諾的400億美元中的30億美元建設交通幹線,優化航空和鐵路交通。這對所有人都有利,因為中國商品將依靠降低管理成本,低價運往東歐和西歐。
  在歐盟財政困難的背景下,中國很慷慨。歐洲實業界認為李克強的訪問是發展良機。
  據香港《星島日報》12月17日報道,“一帶一路”戰略是當前中國周邊外交的重要“引線”,被外界熱議為“中國版的馬歇爾計劃”。不過這一說法最近遭到內地學界人士的反駁。
  有北京資深外交學者指出,“中國版馬歇爾計劃”的提法未必全是出於“霸權思維”,而是可能基於兩點看法:第一,認為中國也有雄心為地區和全球做更多貢獻;第二,馬歇爾計劃考驗的是國家整體能力,外界都在觀察中國是否也有此宏大的運籌能力。
  這位學者亦認為,中國的“一帶一路”比馬歇爾計劃更具包容性,因為它是全球合作時代的產物,並不針對誰或排除誰。中國在全球化時代推進互聯互通的戰略,是致力於從自己擅長的領域,推動全球化的均衡普惠發展。
  《日本經濟新聞》12月18日報道稱,中國領導人改變了重視國內競爭的既往政策,正在舉全國之力打造超大型企業,與發達國家企業開展全球競爭。
  報道說,習近平領導層同時還在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具體來說就是通過引入民間資本等舉措來促進國企提高經營效率。習近平領導層計劃通過政府和民間攜手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強大企業”,加速推進“走出去”戰略。
  2014全年中國企業對外投資可能超過全球對華投資的總額。可以說,中國的產業發展也從“韜光養晦”走向了“積極作為”的新時代。
  
  【延伸閱讀】境外媒體:李克強訪亞歐三國 主推“一帶一路”建設
  參考消息網12月14日報道 境外媒體稱,中國歲末外交揭幕,聚焦“一帶一路”的新絲路戰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4日起開始哈薩克斯坦、塞爾維亞及泰國等亞歐三國訪問之行。專家認為,此行旨在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明年有實質性進展。
  據《香港經濟日報》12月12日報道,外交界消息指出,中國參與亞歐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或有突破性進展。李克強訪泰期間兩國有望就中國參建泰國鐵路簽署意向性文件。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王義桅指出,“這是李克強2014年最後一次出訪,可以說是今年中國領導人外交的收官之行”,中方將借與亞歐諸國的互動,討論“一帶一路”(即“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的框架內容,敲定明年實質性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
  報道稱,值得註意的是,11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明確提出明年要推進“一帶一路”戰略。
  也有分析認為,李克強今次亞歐之行將推動多項“一帶一路”基建項目有實質性進展,當中包括備受關註的中泰鐵路項目。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許利平指出,相關鐵路修通後將是泛亞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日後可以連通老撾與中國鐵路,成為中國通往東盟的大動脈。
  據路透社12月12日報道,14日起,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出訪哈薩克斯坦、塞爾維亞和泰國。李克強出訪定於12月14日至20日,訪問期間將與中亞、中東歐和東南亞領導人召開首腦會議。
  李克強將出席在曼谷召開的旨在加強經濟關係的會議,柬埔寨、老撾、緬甸、泰國和越南領導人也將出席該會議。
  臺灣“中央社”12月13日援引哈薩克斯坦官方通訊社12日發佈的消息稱,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4日起將訪問哈薩克斯坦,訪問期間雙方將簽署約30份合作文件。哈薩克斯坦學者認為,中哈雙方可能在物流和可再生能源等領域有所合作。
  報道稱,大陸官媒中新社引述哈通社的報道指出,李克強在訪問期間除出席中哈總理第二次定期會晤和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理事會(總理會)第十三次會議外,還將在兩國企業家委員會活動上致辭,並見證兩國簽署約30份合作文件。
  報道引述哈薩克斯坦國際商業大學經濟學教授瑪格巴特·斯巴諾夫的話指出,哈薩克斯坦計劃通過基礎設施建設拉動國內經濟增長,而中國的“絲綢之路經濟帶”計劃將使哈薩克斯坦受益。兩國將在物流領域進一步合作。
  德新社12月13日稱,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近日將飛赴貝爾格萊德參加與中東歐16國領導人的會晤,以推動中國在該地區的投資。
  據報道,去年北京向中東歐國家提供了100億美元的貸款以促進該地區發展。16日和17日在塞爾維亞首都舉行的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只是該商業戰略的一部分。
  報道稱,歐盟將密切關註這次會晤。歐盟擔心,中國的金融、商業和貿易政策會破壞自己地盤上的規矩。
  中東歐國家(其中大部分是歐盟成員國)希望能夠獲得中國為支持該地區商業發展所提供的資金援助。
  對於塞爾維亞來說,這次會晤將向世人展示,其與中國進行的商業活動能夠證明塞爾維亞是一個理想成熟的投資目的地。
  塞爾維亞總理亞歷山大·武契奇說:“這對於塞爾維亞來說是一件大事。”
  據報道,會晤期間,李克強和武契奇將出席貝爾格萊德環城高速公路上一座大橋的落成典禮。據悉,這座大橋由中國路橋集團承建。
  這隻是中國在貝爾格萊德承建的多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中的一個。連接塞爾維亞首都和中部地區的一條高速公路由山東高速集團承建。
  塞爾維亞希望,這次會晤能夠推動籌劃連接貝爾格萊德和佈達佩斯的耗資23.5億美元的高速鐵路項目。據悉,這一高鐵項目的塞爾維亞段將耗資8.85億美元。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重走海上絲綢之路 “徵帆”大型航海活動在京啟動 新華社記者金良快攝
  (2014-12-14 13:42:00)
  
  【延伸閱讀】美媒:“一帶一路”重新定位中國地緣戰略
  參考消息網12月11日報道 外媒稱,絲綢之路總會讓人想起香料、帝國和沙漠。不過,假如中國政府計劃的一項新戰略能夠成功的話,那麼它可能會與中國在世界政治中的崛起聯繫起來。
  據美國世界政治評論網站12月9日報道,11月8日,在北京亞太經合組織會議期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承諾中國將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以打破亞洲互聯互通的瓶頸。《中國證券報》報道說,相關部門正在指導籌建海上絲綢之路銀行,初始資金約為50億元人民幣。
  這家銀行將與絲路基金一起為兩個旨在加強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聯繫的項目籌資。一個項目是名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陸上項目,另一個是所謂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這些項目也可能受益於新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報道稱,通過開發新市場來推動經濟是中國投資海外的目標之一。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楊希雨說:“以前,中國的經濟戰略主要是吸引外部資源,尤其是外國直接投資,不過現在已經到了一個限度。”
  楊希雨說,兩個絲綢之路項目都表明中國的政策發生了一種歷史性的變化,這種變化的重要性可與鄧小平改革開放政策相提並論。
  報道稱,中國的另一個目標是減少對通過海上要道進口的能源的依賴。2012年,約84%的中國石油進口都要通過馬六甲海峽。
  另外,中國希望陸上通道能有助於平衡本國不均衡的地域經濟發展。中國的發展主要使沿海地區受益,而西部省份則被冷落了。
  不過只從經濟角度看待新的絲綢之路是錯誤的:它的內涵還要多得多。歐洲政治經濟研究中心負責人李-牧山浩石說:“簡單地說,這是一次地緣政治的重新定位,其政治內容主要是地緣戰略上的。”
  向鄰國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將使中國擁有鞏固其亞洲頭號強國地位所需的影響力。聖安德魯斯大學國際關係學講師克裡斯·奧格登說,經濟合作往往是中國發展關係的第一步。
  報道稱,從這個角度來說,依靠多邊接觸將是個明智的選擇。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的黃靖說:“這些機構將使中國的資金輸出不那麼具有政治敏感性,當中國選擇特定的國家投資一個昂貴的項目時,這個決定會立即被理解為是具有政治意義的。而如果該項目由多國共同參與的絲路基金出資的話,就不會有問題了。”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12月3日,在土庫曼斯坦巴爾幹州土伊邊境的阿基亞伊拉村,絲綢之路號列車載著貨物駛向伊朗。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伊朗國際鐵路的土伊路段接軌儀式3日在位於土庫曼斯坦巴爾幹州土伊邊境的阿基亞伊拉村舉行,標志著絲綢之路哈土伊鐵路土伊路段全面貫通。2007年12月,土庫曼斯坦開始修建通往哈薩克斯坦和伊朗的鐵路線,即南北鐵路。2013年5月,土庫曼斯坦和哈薩克斯坦路段宣告竣工,打通了從中國連雲港,通過新疆到哈薩克斯坦,再到土庫曼斯坦的鐵路線。 新華社記者盧敬利攝
  (2014-12-11 07:13:47)
  
  【延伸閱讀】港媒:中國借“一帶一路”推動睦鄰外交
  參考消息網12月9日報道 境外媒體稱,“絲綢之路”讓人回憶起連接港口、人群、城市和文化的輝煌貿易歷史。今天,中國正在追求雄心勃勃的“回到未來”計劃,以復興這條古老的連接鄰邦、一直延伸到地中海東部的貿易通道。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2月8日報道,一年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復興2000多年前的“絲綢之路經濟帶”以及後來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過去兩個月中,中國用雄厚的經濟實力為這一宏偉藍圖提供支持,包括建立一家新銀行和一個新基金。中國計劃投資數百億美元,改善“一帶一路”沿線經濟體的基礎設施,並加強與這些經濟體的行業和金融合作。“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計劃將在中亞和南亞建設公路、鐵路、港口和機場。
  中國商務部部長高虎城說,這兩個新的經濟合作項目將覆蓋全球超過60%的人口和近1/3的經濟總量。
  報道稱,理論上,這些計劃對中國和中國企業以及迫切需要投資的鄰國都頗具吸引力。但在實踐中,由於對中國政治目的的質疑以及當地的抵觸情緒,這些計劃的實施可能會遇到波折。地緣政治競爭的影響也不可忽視。
  分析人士認為,從有利的方面來說,中國可以通過這些計劃充分利用其過剩產能、實現投資多樣化並擴大地區政治影響力。中國西北大學校長兼絲綢之路研究院院長方光華說,“一帶一路”計劃將幫助中國更好地利用近4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併為許多國家提供投資。
  方光華說,中國需要開拓新的投資領域,因為中國內地的許多領域已經飽和。他指出,今天的中亞經濟相當於30年前的中國經濟。中亞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日益擴大的國際貿易對許多經濟領域來說,都意味著巨大的商機。今年10月,中國等20多個國家簽署備忘錄,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為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融資。中國的地區競爭者印度以及中國在南海爭端中的對手越南和菲律賓也簽署了備忘錄,這足以說明該計劃的吸引力。
  上海社科院專家李立凡說,“一帶一路”戰略說明,中國的外交立場已經從早期的不結盟轉向“睦鄰外交”。
  李立凡說,“絲綢之路經濟帶”將把富裕的西歐和東亞國家連接起來。而中間的整個地區政治動蕩、經濟疲軟,但存在巨大的潛力。
  李立凡說:“新疆將成為重要的橋頭堡,因為它連接的一邊是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等國家,另一邊是中國富裕的東部地區。”
  但分析人士也表示,在中亞鄰國之間建立聯繫並非易事。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的張宏洲(音)說,由於中亞鄰國之間的互信水平“極低”,多邊外交也許難以順利推進。
  張宏洲強調,儘管中國的地區影響力日益擴大,但俄羅斯的利益仍需得到承認,因為中亞也被視為俄羅斯後院的組成部分。還有一些分析人士擔心,中國可能逐漸主導中亞。哈薩克斯坦管理經濟與戰略大學的中亞研究專家納爾吉斯·卡塞諾娃說:“中國太強大了,我們擔心被完全控制……要拒絕中國提供的好處很難,但我們不會完全接受中國的影響力。我們只希望從經濟上受益。”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片:2014年6月26日,絲綢之路經濟帶國際研討會在烏魯木齊開幕。來自中國、印度等20餘個國家的百餘名專家學者,將圍繞上述議題展開深入交流研討。新華社記者 趙戈 攝
  (2014-12-09 07:13:06)  (原標題:境外媒體熱議:中國為何力推“一帶一路”戰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mhmlbidmjrf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